喝酒 洗澡 头晕

夏季天气酷热,洗澡是清凉的好方法。然而,在这种炎热的天气中,洗澡时可能会发生意外情况,特别是对那些喜欢洗澡的人来说。

1、酒后洗澡

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活动,阻碍糖原的释放。而在洗澡时,身体内的葡萄糖消耗会增加。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出现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低血糖昏迷。

2、满身大汗时洗澡

夏天,很多人喜欢用冷水洗澡。冷水浴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对皮肤和血管有益。然而,如果你全身大汗还用冷水洗澡,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因为在出汗时,皮下血管扩张,毛孔张大,血液循环加快。如果在这时突然用冷水洗澡,皮下血管会立即收缩,毛孔关闭,汗腺分泌也停止,导致身体散热受阻。一旦体内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人们就会感到皮肤发热,容易感冒或患其他疾病。

3、饱餐后洗澡

饱餐后洗澡会导致全身皮肤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过多的血液流向皮肤,腹腔供血则相对减少,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可能导致虚脱和昏倒。

4、劳动后洗澡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都应该休息片刻后再洗澡,否则容易引发心脏和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导致昏厥。

5、发烧时洗澡

当体温升至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将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6、血压过低时洗澡

洗澡时水温较高,会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导致虚脱。

夏季洗澡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洗澡的次数

夏季人体分泌旺盛,出汗较多,每天或隔天应冲洗1次。身体较胖和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可适当增加洗澡次数。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可适当减少洗澡次数。每次洗澡的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以防止心脑缺氧和缺血。

2、洗澡水的温度

夏季洗澡水的温度应与体温接近,即35℃-37℃。如果水温过高,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引发缺氧。如果水温过低,皮肤毛孔会突然紧闭,血管收缩,热量散发不出来。特别是在炎热的夜晚,洗冷水澡后常会出现四肢无力、肩膝酸痛和腹部不适等症状,甚至可能诱发关节炎和慢性胃肠疾病。即使洗冷水澡,水温也不应低于10℃。

夏季洗澡可以解决一些皮肤问题:

1、皮脂分泌量增多

夏季皮脂分泌量增加,容易造成毛孔堵塞,导致背部和胸部皮肤变粗糙,甚至长出痘痘。

因此,每次从室外回家后,立即用淋浴清洁肌肤是非常必要的。在淋浴时,涂上沐浴产品后,可以分别对手臂和腿部肌肤进行画圆按摩,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如果长了痘痘,则可以选择含有茶树精油的沐浴乳。

2、受到紫外线侵害

夏季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皮肤会变得红肿、灼热。此时,可以使用含有芦荟、青瓜、洋甘菊等植物舒缓成分的清洁产品,尽可能快地降低皮肤表面温度,防止晒后炎症的产生以及抑制色斑问题。记住,不要用过热的水冲洗晒后的皮肤,水温以33℃左右为适宜。

3、选择合适的沐浴露

尽量选择中性或弱酸性的沐浴露,这种类型的沐浴露效果很好,避免使用碱性香皂和肥皂。洗澡时,如果不是非常脏的话,最好不要使用沐浴露。

4、解决汗臭问题

如果你容易出汗,可以在外出前洗澡。选择一款带有香氛的沐浴乳清洁肌肤,这样洗后肌肤上仍能留有淡淡的香气,能够有效抑制异味。正确的做法是先用温水洗净身体,最后用冷水再冲洗全身,这样做可以收缩毛孔,增加肌肤的弹性和紧实度。对于肠胃不好、夏天容易拉肚子的人,可以利用淋浴喷头,用温水对着肚子冲淋按摩1-2分钟,可以增强肠胃功能。

5、巧用洗澡工具

过于频繁的洗澡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和敏感问题,淋浴时最好使用沐浴海绵等工具,用其搓揉出丰富柔和的泡沫,用泡沫清洁肌肤,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像手肘、膝盖和脚后跟等容易变粗糙的部位可以使用沐浴刷仔细擦拭,去除老化角质和死皮。此外,颈部和胸前的皮肤很娇嫩,擦洗时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肌肤弹性。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