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服药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不少老年人去医院看病都希望医生能多给自己开点药,有的老人一次就医要看好几个科室,中药、西药开了一大堆。殊不知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药源性疾病。

很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长期服用多种甚至十几种药物。这样不仅容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还可能导致各种药源性疾病。

药物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对机体组织或器官造成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从而导致各种临床异常症状。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药源性疾病,这与老年人的药物吸收、代谢及分布的特点有关。

老年人的胃肠粘膜细胞数量减少,消化道蠕动功能降低,胃酸分泌减少,另外肠道的动脉硬化导致血流减少,这些生理特点都会影响老人对所服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其疗效。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药物在肝脏氧化、还原和水解、代谢的过程变慢,同时肝肾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也逐渐下降,容易发生药物过敏和中毒。此外,老年人体内的水分和肌肉组织逐渐减少,而脂肪所占比例相对增加,使得一些亲脂性药物容易在脂肪内积累,因此老年人的用药数量、剂量和次数都应减少。

小编建议,老年人避免药源性疾病,可以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掌握用药原则,能少用或避免用的药尽量减少或不使用;

2.老年人虽然常常出现多种疾病,但有些“病”其实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如骨质疏松、腰腿痛、食欲减退、失眠等。如果能注意自我保健调节,通过饮食调理、合理参加体育运动、控制生活节奏、理疗以及心理治疗等手段,是可以不使用药物而改善症状的。

3.老年人常见的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治疗时应抓住主要矛盾,积极治疗,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并结合积极的非药物疗法,这些疾病通常只需少量药物即可控制。

4.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老年人使用注射药物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因此,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优先选用口服药物治疗,只有在危急情况下或无法进行口服用药时,才适宜选择注射用药。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