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七情指哪些内容

中医将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情况,称为"七情"。除"单行"外,其余六种情况都从双元配伍用药的角度来论述单味中药经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这七种情况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用方的基础。

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具体内容如下:

1、单行:指单味药能够发挥预期效果,不需要其他药物辅助的情况。例如,独参汤只使用一味人参来治疗元气大脱证即可见效。

2、相须:指性能和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例如,石膏配合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

3、相使:指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其中一种药物作为主药,另一种药物作为辅助药,能够提高主药物的疗效。例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

4、相畏:指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够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例如,生半夏的毒性可以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畏生姜。

5、相杀:指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例如,生姜能够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的毒。从上面可以看出,相畏和相杀实际上是同一种配伍关系的两种说法,都是描述药物之间相互对待的情况。

6、相恶:指两种药物合用时,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的情况。例如,人参恶莱菔子,因为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会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的情况。例如,"十八反"中的若干药物都属于这种情况。

其中,相须和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时应充分利用;相畏和相杀表示减毒,使用毒烈药物时需要考虑选择;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需要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