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控制乙肝的传播,我国从1992年开始,将乙肝疫苗正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新生儿的及时接种,使千万婴儿免受感染。过去几十年,因为乙肝疫苗的使用,少年儿童中慢性乙肝感染率下降了97%!这是得到世卫组织肯定的成功案例。乙肝疫苗的正确使用对预防乙肝非常有效。本期的「保肝有方」我们来谈谈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
随着全国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的提高,新发乙肝病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佳武器。除了对疫苗中的成分过敏或处于妊娠期的妇女不建议使用,绝大多数人接种疫苗是安全的。如果患有未控制的癫痫或其他严重疾病,接种疫苗之前应咨询医生,看看是否适合接种。
建议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人群:
1.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2. 高危人群:可能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如需要经常输血者、经常透析的病人、器官移植受者、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者的家属、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等。
在接种疫苗之前,建议先检查乙肝「两对半」。全阴性的需要接种疫苗,任一指标或多个指标阳性,则不建议接种。
按时全程接种,才能发挥最佳预防效果
为了充分发挥乙肝疫苗的功效,按时并全程接种是关键。对于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之后每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二、第三针。对成年人也是如此,接种时间点是在0、1、6个月。成功接种疫苗后,身体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HBsAb),这种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其水平会随时间逐渐下降。但不要担心,根据研究数据,只要在接种后能产生抗体,所获得的保护效果通常可持续20年以上。一般来说,接种完成后就可以放心了。如果想确认是否产生抗体,可以在接种后1~5个月进行检查,因为这时抗体水平最高。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没有必要经常检测两对半,接种完成后通常不需要进行补种。
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的区别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抗体,可以帮助清除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但对肝脏内的病毒无效。
什么时候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呢?
当意外进入血液内存在乙肝病毒的情况发生时,如被乙肝患者的血液刺伤或伤口接触到带病毒的物体时,及时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预防感染。
此外,在医生认为必要的情况下,乙肝携带者的新生儿也可以考虑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几种特殊情况
1. 极少数人在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同时,可能存在肝功异常等提示肝炎的表现,这就需要警惕可能感染突变病毒株的可能性,强烈建议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2. 如果全程接种了3针乙肝疫苗后,1~5个月后检查抗体滴度小于10 mIU/ml,可以再次全程接种。如果第二次仍然阴性,可以放弃再次接种,平时注意避免高危行为。
3. 对于之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来说,如果之前从未检测过抗体滴度,不知道抗体是否阳性的情况下,只有在明确存在乙肝感染风险的情况下才需要再次接种。如果没有乙肝感染风险,不建议再次接种。对于已有抗体阳性记录的人来说,则不需要再次接种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