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鸡、鸭、鹅哪种的营养价值高,也就是哪种对人体最有益。
然而,鸡、鸭、鹅的营养价值各有特色,并不是一概而论的。
真相一:鸡肉进补,并非适合所有人
鸡肉性味甘温,能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填精。
病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的人,可煮烂一只母鸡和15克党参、15克当归一起入口,分次食用。
肾虚精亏、耳鸣耳聋、阳痿、遗尿等人,可煮熟一只雄鸡,加适量的生姜、米酒和水,调味后热食。
中医认为,雄鸡性属阳,温补作用较强,适合阳虚气弱的人;雌鸡属阴,比较适合阴气受损的产妇、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的人食用。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进补鸡肉。
尿毒症患者不宜多食鸡肉,因其蛋白质含量较高;高热或胃热嘈杂的患者,因鸡肉性温而不宜食用。
肥胖、脂肪肝、严重皮肤病患者应少量食用或避免食用;痛风患者应避免饮用鸡汤。
防治热症、实症或未清除邪毒的患者,不宜多食鸡肉。
真相二:鸭肉既滋阴又清热
鸭肉味甘、咸,性微寒。能滋阴清热,健脾益胃,利水消肿。
鸭肉富含烟酸,对心肌梗死患者有保护作用。
鸭肉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对抗衰老有良好效果。
患有肺结核干咳和慢性气管炎干咳的人,可煮汤用30~50克的沙参、玉竹配一只或半只老鸭(或水鸭)食用,能滋润肺部止咳。
患有营养不良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性水肿的人,可煮粥用一只青头雄鸭、三棵葱白、适量粳米,食用后能有效消退水肿。
一般而言,体质虚弱、低热、食欲不振、大便干燥或有水肿的人适合食用鸭肉进行补益。
然而,受寒引起胃痛、腹泻、腹痛、腰酸、月经痛等情况的人不宜食用鸭肉。
真相三:鹅肝酱,被誉为“人体软黄金”
鹅肉味甘,性平,能益气补虚,和胃生津。
鹅肝更是一种营养丰富、质地细腻、口味鲜美的上等营养品,被称为“人体软黄金”,也是许多宇航员、飞行员的常食之物。
寒冷天气,多食用鹅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感冒和急慢性气管炎。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的人,可将黄芪、党参、怀山药、大枣各30克装入鹅腹内,用线缝合后,文火煨炖至熟烂,调味后分次食用。
气阴不足、口干欲饮、气短乏力、咳嗽、便溏、腹泻等情况的人,可煮熟鹅肉250克,加怀山药30克、北沙参15克、玉竹15克,加水适量,调味后食用。
阴虚发热、手足心热、腰腿乏力、健忘的人,可煮熟鹅肉500克,加水发透的鱼鳔30~50克,调味后食用。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适合用鹅肉进行补益。
脾胃阳虚,或湿热内蕴,或皮肤患疮毒的人,不宜用鹅肉进行补益。
总之,用鸡、鸭、鹅进行补益,必须根据个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食材。
大体上,畏寒虚弱状况的人宜食用鸡肉;有体内热气或火气的人宜食用鸭肉;脾胃虚弱、体内津液不足的人宜食用鹅肉。
特别提示:需要注意的几个忠告
①本文所提及的营养价值是基于传统农家饲养禽类的标准。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鸡、鸭、鹅肉,不宜连续过多或过长时间地食用。
②鸡、鸭、鹅的温凉性质可能根据不同的烹调方法有所改变。
例如烧烤、煎、炸等烹调方法,使其性质较温。而白切、清蒸、清炖等烹调方法,使其性味变化不大。
③进一步加工,如蒸、炖、煲等,可以受到药材性味的影响而改变成品的性质。
④用鸡、鸭、鹅进行补益,不能简单地说什么好什么不好,需要选择合适的食材。
如果我们不针对寒热和虚实错误地进行补益,不但无法促进健康,反而可能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