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小满气节吃什么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是阳气最盛的时期,小满作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我们需要调整日常饮食起居,有针对性地选择有益于身体的食物。

避免贪凉卧睡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果贪凉卧睡,可能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强调“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即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未病先防的养生重点是:根据整体观和病理观,增强机体的正气,防止病邪的侵害。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为了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的因素涉及到正气和邪气。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的主导作用。因此,“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小满节气的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注意添衣保暖,防止感冒。此时气候闷热潮湿,皮肤病容易发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这就是指“风疹”病。

可见古代医学家对此已有所认识。风疹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三点:一是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湿邪与湿相互作用在肌肤皮毛腠理之间,导致发病;二是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无法疏泄,外无法透达,湿邪郁于皮肤毛孔之间,引发疾病;三是与个体素质有关,摄入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失和,湿热内生,郁积于肌肤,引发风疹。

因此,在小满时节,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经常食用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鲜类、酸涩辛辣,性温热助火之品,以及油煎熏烤的食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等各种海鲜。

和气温一样,湿度也是影响人体舒适感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容易阻碍气机,影响体内气的运行。为了预防湿邪致病,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摄入一些既能去湿又能加强脾胃功能的食物:

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高梁:有健脾益肾、渗湿止痢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症。

苡仁: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扁平疣等病症。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水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洋葱: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鲫鱼: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鲍鱼:具有养血柔肝、滋阴清热、益精明目、利湿行痹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血枯经闭、乳汁不足、阴虚阳亢、夜盲内障,以及湿热内蕴所致的五淋、黄疸等病症。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