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季节性咳嗽

进入秋季后,气温降低,气候变得干燥。因此咳嗽成为秋季的常见疾病。如何应对咳嗽呢?预防秋季咳嗽,首先要正确区分疾病症状再“对症下药”。

秋季是咳嗽高发季节

秋季是由炎夏向寒冬转换的过渡季节,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秋季的气候发生变化,气温逐渐下降,北方气候干燥的特点更明显,空气湿度减小,这些都成为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诱因。

水分的缺乏导致人的咽喉和鼻腔感到干燥。中医认为,秋燥之邪更容易通过口鼻呼吸道或皮肤毛孔侵入肺部。因此,在秋季即使身体状况良好的人也容易出现喉咙痒和咳嗽等症状。

对于老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免疫系统不完善,抵抗力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气候变化也使得这些人成为疾病侵袭的对象。

除了天气干燥,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疾病出现或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等都已经成为一些都市白领的生活常态。此外,从饮食角度来看,辛辣食物会耗损体内津液,不利于增强抵抗力。

咳嗽是造成或加重其他疾病的因素

很多人认为咳嗽只是一种普通的疾病,甚至不需要治疗,可能过几天就会好。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对机体是有益的。

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过敏性因素等刺激时,就会引起咳嗽,可以排除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和分泌物,如痰液等,从而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有利于身体健康。从这个角度来看,轻微咳嗽会随着痰液的排出而缓解,人们不必盲目使用止咳药。

但需要明确的是,咳嗽本身又是造成或加重其他疾病的因素,咳嗽往往伴随咽燥、咳痰等症状,而且咳嗽往往长期反复出现,难以根治。在夏末秋初,咳嗽往往发生率较高,因此预防咳嗽非常重要。

治疗咳嗽需区分内伤与外感

治疗咳嗽需要因症施治。中医学认为,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常见症状。外感咳嗽一般与感冒相关,其特点是发病较急,病程短;而内伤咳嗽一般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虚症较多,其特点是起病缓慢,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肺阴虚咳嗽(干咳)是内伤咳嗽的常见症状。不同原因导致的咳嗽在症状和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区分这两种咳嗽是对症下药的第一步。

预防咳嗽要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食物

对疾病最好的治疗是预防,秋季咳嗽也能通过一系列措施预防。首先,要保持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

其次,饮食在疾病预防中非常重要。“病从口入”说得不错,要预防秋咳,尽量避免辛辣食物的刺激,从而保证体内津液不受损耗,因为辛辣食物往往会加重咳嗽。同时,饮食宜清淡。可以多摄入一些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水果和蔬菜,尽量避免饮用含碳酸的饮料。

第三,秋季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空气湿度下降,空气干燥,这在北方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秋季要注重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适当补充水分,以促进新陈代谢。最后,昼夜温差增大也是秋季的一大特点,建议市民随身携带方便易脱的外套,以应对气温的变化。

全部分类